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梗百科2个月前发布 itotii
8 0 0

以下是好词好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论语·述而篇》。 大意为:不到他(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就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就先不要去启发他。

适用主题

教书育人、教育与开导、学习的态度方法等,如2019年全国卷三《毕业前最后一节课》,2014年全国卷二《喂食动物失觅食能力》,2014年江西卷《课内外学习探究》。

示例

《论语》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不能一味地将知识塞给学生,不能光学生问什么就马上解答什么,这样的开导和启发会助长学习的惰性,反倒有害。应当要求严格,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尽力推敲,在努力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对关键的问题加以适当的启迪,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范文

1.《看人间》

从高空俯瞰这尘世的因果,与雁、鹤一层,却像似看向了终年飘着仙气的太虚幻境,终究是不够真切,不得要义。若能从泥土中探出,与草、虫一层,嗅着粪水,吸收着泥垢中的养分,低姿态地感望世间万事万物,如此,才可谓是对万家灯火有所观感。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这一职业是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少的,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生活中每个人自身就是一位老师。但作为老师,要始终明白所谓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正掌握授业的方法,是让学者懂得自我思考,正确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答案,而不是全部灌输。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