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好词好句“通向真实的道路必须首先踏过谎言和梦境”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厄休拉·勒古恩《变化的位面》。
适用主题
人性,文明,辩证和理性等主题,如2016年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示例
真实与虚假辩证存在,当提出真实时,同时存在虚无,二者在相互定义之下辩证统一,即通向真实的道路,必须首先踏过谎言和梦境。真实之所以真实可感,在其不纯粹,在其内含谎言,人性部分不能接受永恒纯粹带来的永恒虚空,人性因其复杂才更显真实,世界因为二元对立统一方可存在所谓的定义。
范文
1.《所谓真实》
当前,“真实”一词作为流行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讲的是个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所遇之事出乎意料,不可预测,冲击我们原有的观念,其意在表现“现实”。
古有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却没有一位君王愿意赏识他的思想,以至秦始皇更是“焚书坑儒”重创儒学。然而不久后的汉武帝却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独裁统治,儒学因此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但是好景不长,这一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深受打击,及至晚清之后,五四运动又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思想旗帜。儒学,终是倒下了。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想不到,自己的思想竟经历如此多的曲折坎坷,此起彼伏,如此真实。
是他的思想变了么?不,是社会变了。从战火连天到安宁盛世,自封建割据至内忧外患,中华民族的步步都走得惊心,因此所需要的镇定剂也截然不同。
这便是现实造就真实。
外有窗的故事,两位重度病人,一个靠窗,日日欣赏鸟语花香的风景,一个卧床,只能终日郁郁寡欢。没来由的差距使卧床病人感到嫉妒,甚至在另一个人将死之时,他也只是旁观,无动于衷。当他转移到靠窗的位置时,才发现,那只有一堵墙。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太真实了,真实得可怕。到底是因为靠窗病人撒谎引起的结局,还是卧床病人内心的阴暗呢?这无非是通向真实的一扇窗,明明选择安于现状就好,为什么要感到好奇呢?我想,那位最终看到真实的病人,也活不长久。
这便是真实映射现实。
“通向真实的道路必须首先踏过谎言和梦境。”,然而,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是你真真切切想要了解真实,了解无助的现实,了解无能为力的自己,了解这个残酷的社会。
罗曼罗兰有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反观我们当下,大部分年轻人别说战胜现实,就连面对它的勇气也没有,总是一味逃避,一味抱有侥幸,一味自我欺骗。
但是通向真实的这条道路,我们非走不可,与其停滞不前沉溺梦境,不如跃过它。跃过虚假,走向真实,你必须做好觉悟,那就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你将架起无数大炮对准自己,在踏过谎言与梦境之前,你要先踏过死去的自己,让他留在无际的睡梦中。
所谓真实,不过是噩梦的代名词,只有你真正畏惧的,才算得上意料之外的现实。愿我们都拥有触及真实的力量,而不是嘴上扯皮,心上无意。
2.《真物为何》
人这一生踏过千山万水,走过绿野湖泊,都只是在寻找一件若隐若现之物,真物。
真物便是真实之物,真实之感,真物不一定正确,他不是正确之物,或者说正因为其为真,所以带着对的同时,又必要掺着错,甚至掺着假。恰如厄休拉所言:“通向真实的道路必须首先踏过谎言与梦境”真物因虚伪之物而更显真实可感,美丽动人。
然现实对真物的舍弃却令人瞠目结舌,人们一面向往着屏幕后触不可及的网红,一面嫌弃着屏幕前不堪入目的亲人,一面享受着虚无的快感,一面却对真物麻木不仁。殊不知真实早已在虚无麻木中消耗殆尽。究其原因是人们对于现实中真实可感的状态感到害怕与焦虑,于是大部分人便选择了逃避,逃往谎言与梦境的迷雾森林中,不复出焉了。
作家李敖因为倾慕远在天边的女神胡因梦,于是下重金求爱,但这段潇洒风流的婚姻却只维持了三个月,原因竟是李敖看到自己女神在洗手间因便秘而涨红了脸的丑陋模样,心中那高高在上,冰清玉洁的女神形象瞬间摔在了地上,更何况李敖何许人也?那摔碎的形象,或许还被他踩上了几脚。这也是沉溺于虚假的自我谎言与美妙的陶醉梦境所最终导致的哗然结果,因承受不住梦境与现实的反差,所以只能决然摔碎梦境。
可一个梦飘零到天外,另一个美妙的梦又会随之前来,不禁让人感叹梦魇缠身何时了?或许唯有追寻真物,在寻找真实的路上,接受虚假。
真实之所以掺着假,那是因为十全十美之物自古便从未有过,《看见》中这样写到“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我们在不安中探寻真实,而不安的思想不恰是虚假,虚假之藤依附于真实之树,而真实之树又因虚假之藤而茁壮成长,虚假因真实而得以留存,而真实又因虚假得以更显真实的光辉。
人穷其一生在找那条通往真物的道路,但却忘了真物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因为我们太愿意相信假而无法直视真,所以真物的消逝也情理之中。
而若想找到那份真实,或许唯有珍视我们触手可及的亲人与朋友,明白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谎言,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接受他们的真实。
莫要忘了,自己是为何要追寻那若隐若现的真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