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梗百科2个月前发布 itotii
8 0 0

以下是好词好句“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的出处、作文适用主题、示例及网友分享的范文,欢迎学习。

出处

语出木心《鱼丽之宴》。

适用主题

阅读的乐趣、益书如益友、读书的感悟等,如2017年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示例

翻开书籍,有些文字能直击我们内心最为隐秘或难以言表的情感,阅读着它就像阅读着自己。在静默中听作者轻声呢喃,好似与挚友促膝长谈。正如木心所说:“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

范文

1.《书卷多情似故人,远方无途不欲问》

捧着一卷书,独倚着门框,近处,清风徐来,鸟鸣不已,远处,落日欲坠,夕阳洒辉。我轻轻地翻着书,摩挲着书页,天地之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

我自小识字早,看书也早,也许是前生结下了缘,今生是命中注定。从前读不懂诗,现在再看觉得并不晦涩;从前不懂小说里的内涵,如今再看,为作者,主人公叹惋。

我们的一生离不开书籍,她便如同一位陪你成长的老友,陪你看过月的阴晴圆缺,陪你走过路的颠簸平坦,陪你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当指尖于扉页之中柔和的抚摸着的时候,无声的共鸣边从此开始。

我读书,读作者,读主人公,也在书中读自己。曾在生活中一时遭挫,就在书中寻找慰藉。看书中人物,看历史人物的一生,品味他们风云变幻的一生。

偶然间,我看到了他。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却偶然看到他。真的,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还是它在理解我呢。一切偶然中都有他的必然,在我与书籍相交的那一刻开始,我们之间就已成必然。

你散发着墨香,历遍古今,与你相识相知,犹见故人归。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悠长的岁月中,幸识,余生相伴,足矣。

2.《你偷偷问我》

你似乎太微弱了,像环绕在我身边的气体一样,无色无味,但你又存在感太强让我从没有忘记过的存在。你可能是我随手在某个地摊上面捡回来的小宝贝,也有可能是我从昂贵的架子上面踮起脚尖宝藏般的捧下来的小皇冠,你更可能是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被送在我的家里。你经历的太多。

你可能厚重可能轻薄,可能被我陈列在工整的书架上,也可能被我堆积在纸箱里。但在我心里你们一样都有分量。在你们的内心里,整个世界都存在被描绘淋漓尽致。那些金戈铁马的战场,那些五彩斑斓的烟火大会,那些纸醉金迷的歌剧舞厅,那些清新淡雅的茶馆草庐。一瓢清水,一杯清茶,一壶烈酒,一碗白粥,当这瓢水倒进了茶壶,当这杯茶进入了口中,当个烈酒喝下了肚,当这碗白粥晕混了眼,留下淡淡水光,红红的眼角,提笔一行,跌宕起伏,坎坷不平的人生落下了一地灰尘。

那个执剑天涯饮着一壶烈酒的少年,也曾做过“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纸醉金迷的梦,那个两鬓斑白只能在帐中饮酒的老人也曾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指点江山的希翼,那个想着心上人会带来一地繁花的少女步入了梦乡。那个总在等着玫瑰花的小狐狸在b612星球上慢慢的张望。“为什么乌鸦像课桌”这个问题你我都无法解答但也只有那个掉进兔子窝的少女才明白其中的暗语。木心先生说“凡是令我倾心的书,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还是它在理解我。”我也想抱着我的爱人们说,你们比我更了解我。

你被我抱起偷偷问我爱你哪一点,我说我忠诚与你,信赖与你,无关美貌,无关才华,你是我手中的玫瑰,眼下的泪痣,我的每一本书籍都是我的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