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摄什么意思?
顾名思义,就是在观影过程中,对在观影过程中,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屏幕摄影或摄像。
屏摄什么梗?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部《灌篮高手》电影版《THE FIRST SLAM DUNK》刷屏?大家争相前去观影,回忆、缅怀青春。大家在观影时,由于感情浓烈,不少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机或拍照或录像,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发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以及其他网络平台中。由于屏摄现象严重,让这部本就火爆全网的电影更备受热议,不少人吐槽观影体验太差:“多刷一会朋友圈就可以把电影看完了”,甚至连电影官方微博都发出呼吁观众不要盗摄的倡议书。
少量拍照的行为不构成严重违法行为,但仍不提倡此行为。大部分影院在入场提示、电影票根、电影开场前播放的提示中,都会说明“观影须知”,明确观众不得拍照、录音录像等。此外,影院中手机屏幕和闪光灯亮起会降低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通过照片对好友进行剧透也会降低其对影片的期待值。
屏摄行为不仅侵犯电影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给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带来不好影响,甚至可能会触犯法律的红线。因此,我们建议大家文明观影,使用正确的方式宣传自己喜爱的电影,共同营造美好和谐的观影氛围,也为更好保护电影行业知识产权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屏摄什么来历?
《电影产业促进法》第31条,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同时,影片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权利,还受到《民法典》、《著作权法》、《刑法》等法律的保护。
虽然现有法律条文对于“放映”暂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我们认为,从龙标之后到电影放映结束影院亮灯的时间都属于“放映”,不应屏摄。
有观众认为,拍照不是法律中所说的“录像”。但是录像的含义,是指用光学、电磁等方法把图像记录下来,最终呈现形式是“图像”或“图像+伴音”。此外,目前主流的摄影功能手机,为了突破感光单元和镜头进光量的物理缺陷,往往采用拍摄多张照片通过“堆栈”方式获得一张效果最优照片。某些品牌手机,进入摄影功能后,并不需要用户按下拍摄键,就在后台暗中运行录像,以确保不错过潜在拍摄机会。换言之,对于手机而言,拍照和录像功能的区分越发模糊。因此,我们认为,拍照是属于“录像”的范畴。
还有观众认为,在电影放映中,普通的拍照或者录一段视频,并没有进行营利性的传播,仅仅是分享在社交网络或者自己保存,并没有给片方带来明显的损失,甚或是在给影片宣传呢!首先,法律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法有禁止则不可为。其次,关键场景/关键信息,往往一张静态图片或者台词的片段,就足以造成破坏性的泄露。如果想分享影片内容到社交媒体,建议使用官方发布的海报、剧照、片花,或者影院展出的海报,同时也不会因举起手机屏摄,而影响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
放眼世界,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影片放映期间规范观影秩序的规定,例如日韩等国、港台等地区。电影上映时在影院内进行任何拍摄都属于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可能面临罚款甚至监禁的重罚,也就是说,屏摄是违法的行为。
随着现实世界的日益复杂,法律需要拟制若干行为规范。某些拟制规范背后的逻辑,并不完全与一般大众的朴素认知相符。对于拟制规范的认知错误,不能改变行为本身不合法的法律事实。